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研究 > 历史思潮

王记录 高聪慧 | 融媒体与公众史学

作者:来源:“公众史学”微信公众号2021年10月9日时间:2022-04-13字号:【大】【中】【小】【打印】

  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下,融媒体成了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话语空间。在融媒体背景下,公众史学的表达空间得以拓展并出现多元化,公共历史书写和传播出现了及时性、多样性和融合性的特点。融媒体所具有的包容性使公共历史书写出现平等性和广泛性,历史知识的生产开始由精英史家垄断向社会化转化,公众的史学话语权在逐步加强,新的“民史“观念逐步形成。公众历史书写不断解构着原有的历史叙述框架,主流史学的历史宏大叙事和历史观念受到挑战。公众史学和融媒体的结合,正在推动着传统史学编纂形态的改变和历史学价值的重新定位。

  融媒体与公众史学表达空间的拓展及多元化

  毋庸置疑,融媒体已经全面渗透到现实社会的每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媒体改变世界,同时也改变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方式。融媒体不仅拓宽了公众了解历史的维度和速度,而且可以使公众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书写、评判历史,其在场感和互动性愈来愈强,真正实现了“史学由小众参与到大众参与的转变”。

  表达的及时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较之传统历史“尘埃落定”之后的书写,公众史学则体现了更为鲜活的及时性。今天“活人”的记忆就是明天的历史,那些或宏大或琐碎的内容一旦进入历史长河,就成为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这样说,在公众史学的发展中,融媒体毫不客气地进入了历史场域,使得人人都有资格参与进来,成为历史记录的主人,使当代人记录、书写当代史变成了现实。

  表达空间的多样性

  在融媒体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媒体边界被打破,历史的记录方式和历史知识的传播方式有了更多样化的途径,公众可以通过融媒体所提供的便利条件记录个人的历史、表达个人的历史见解。历史记录渠道和历史知识传播渠道的拓展,自然为公众史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和多样化的表达空间,使融媒体背景下的公众史学具有了自己的特色。

  表达空间的融合性

  融媒体的最大特点是“融合”,这种融合既表现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自媒体的优化整合,也表现为传播内容和形式的融合创新,还表现为网络技术与文化生产的高度粘连。在这种情况下,历史知识的生产、传播与消费已经由原来的平面化变成立体式,面向公众的历史记录和知识传播的纵向链条已全面打通,横向“跨界”已成为现实。

  融媒体与公共历史书写的平等性和广泛性

  融媒体打破了统治者和精英史家垄断历史知识生产、少数人单向向多数人传播历史知识的局面,在公共历史的生产与传播上表现出人人可参与、众生皆平等的特点,史学真正变成了普通大众皆可置喙的学问,普通大众因此具有了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记录者和历史的评判者的多重身份。

  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具有了多向性,公共历史的书写和传播方式都随之发生了变化,这是融媒体对传播内容倒逼所造成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融媒体实现了历史思想和学术观点表述的“民主化”,这种史学的“民主”,一方面表现为参与者的增多,另一方面则是学术声音的多样化。此外,融媒体正在改变以往史学的存在形态,使历史学由相对封闭走向了开放和多元。从深层次来看,融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史学的革命,公众史学由此真正变成了公众的史学。

  融媒体与公众对历史的解构和重构

  无孔不入的融媒体承载着各种历史信息,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对历史的认知,甚至出现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可以这样说,以网络为核心的融媒体所起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公共历史的记录和传播,它还塑造和改变着公众的历史知识结构和历史观。

  其一,大众化、娱乐化、通俗化正改变着主流史学和精英史学的严肃性,主流史学和精英史学自上而下的“说教”正在遭受公众史学自下而上的“叙述”的挑战,史学话语权的转移已经暗流涌动。其二,个体记忆的个性化和碎片化以及公众对个人史、家庭(族)史、日常生活史等微观史的关注对历史宏大叙事形成挑战,而融媒体本身所具有的碎片化和片断化的传播特点,也在解构着历史叙事的整体性。其三,借助融媒体,公众可以对历史进行多种方式的书写、解读、传播,思想的多样和芜杂使得很多公共历史的书写和传播有着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的特征,主流史学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观念受到质疑。

  有“解构”,必有“重构”,新媒体和自媒体作为“第二个上帝”,在人们的历史知识建构、历史观念确立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培养功能”。其一,公众需要建立对历史真实的敬畏。其二,公众史学发展对历史重构的影响是“解构”以后的“重构”,不是简单回归到主流史学原有的模式中去,而是要为主流史学注入新鲜血液。

  当下,公众史学与融媒体已经形成了共生共进的关系,公众史学与融媒体的结盟,对整个历史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余 论

  其一,史学编纂形态的改变。融媒体自身独特的符号系统和话语体系,正在改变着传统历史编纂的形式,历史叙事不再是文字叙述一家独大,由语言文字所形成的单一主体文本被融媒体下的多主体文本所取代,“文字、符号、图形、声音、图像、动画等多重媒介通过数字化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新的超级文本。

  其二,史学价值的重新定位。融媒体背景下公众史学的发展,对历史宏大叙事和史学观念形成挑战,个体记忆、群体记忆超越了宏大叙事,民众自身及其日常生活受到关注,原来由精英史家自上而下俯视式地对民众历史的观照,变为民众对民众历史的平视式的观照,新的民众史观再度崛起,被挤压为街谈巷议、闾野谈资的“民史”有可能由边缘走向中心。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