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解析和批判”开题报告会召开

作者:敖凯来源:本站时间:2022-03-14字号:【大】【中】【小】【打印】

  2022年3月11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所长夏春涛研究员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解析和批判”开题报告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原主任常光民编审、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秘书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龙平平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武力研究员、光明日报社《文摘报》副总编辑刘瑞、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原历史教研室主任刘悦斌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副院长程美东教授受邀担任评议专家。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左玉河研究员,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规划处处长郭子林,以及项目组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共30余人。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杨艳秋研究员主持。  

  开题报告会现场  

  杨艳秋研究员首先对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与真挚的感谢。她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解析和批判”这个课题是历史理论研究所自2019年建所以来首次竞标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之一,也是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的课题,将为推进历史理论研究所的学科发展奠定基础。  

  杨艳秋研究员主持会议

  在致辞中,李国强研究员对夏春涛研究员成功承担这一项目表示祝贺。他认为,近年来关于历史虚无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和关注的热点,学术界在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同时,也出现了淡化马克思主义甚至背离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产生了思想混乱,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这个课题的立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而言,该课题有三个特点:一是政治导向鲜明,理论创新性强;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彰显经世致用的功能;三是注重打破学科壁垒,强化多学科的综合。最后,他对课题组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二是努力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三是严格执行国家社科基金相关管理的规定。  

  李国强研究员致辞

  项目首席专家夏春涛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对出席开题报告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从该课题的研究状况、选题价值、总体框架、预期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创新之处,以及子课题研究内容与逻辑关系等方面作了简要陈述。他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解析与批判,事关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大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必须解析其本质与目的,阐明其危害与特征,真正使人们认识到其并非普通的历史思潮,而是一股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思潮。

  

  夏春涛研究员发言

  关于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夏春涛研究员指出,尽管目前学术界辨析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蔚为大观,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概念的泛化、研究内容的同质化问题相当明显。因此,本课题将在以下三个方向做出努力:

  一是系统性,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梳理与分析,不难看出共时性研究相对较多,历时性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课题将系统梳理历史虚无主义的演进史与批判史,寻绎其发展演变的规律,深入解析其本质和危害,剖析其国际国内根源,追踪其最新发展趋势与新样态,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二是动态性,历史虚无主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不仅体现在不同阶段,而且还包括在同一阶段,因此本课题将注重跟踪性研究,关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新时代新环境下的新动态、新趋向、新挑战,如网络媒体、人工智能、大数据下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等。

  三是重视学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的统一。鉴于以往的一些研究宣传性色彩多于研究性、表态性或低水平重复的成果多而真正有创新性的成果少,因此本课题将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历史学实证研究方法,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考证和辨析,以提供尽可能科学准确的解读,并注意把学术性与可读性结合起来,争取实现学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夏春涛研究员还强调,在该课题具体的研究工作中,一要严格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既敢于斗争,又要把握好分寸,二要善于用学术话语来表达政治话语。

  在听取开题汇报后,与会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和课题总体框架、预期目标和任务分工、研究计划与实施步骤等,认为项目选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同时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常光民编审认为,这个课题选题很好,很重要。框架设计好,既突出重点,又覆盖全面;逻辑清晰,结构合理;立场正确,观点鲜明,符合中央精神;作者团队都是专业研究人员,有扎实的基本功,掌握丰富的资料。他指出,该课题还具有鲜明特点:研究内容“实”,史料丰富;史论结合,辨析说理深刻;学术化与大众化紧密结合,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这些特点,体现于整个课题各卷各章节中。他对该课题还建议需要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深入阐述。

  

  常光民编审发言

  龙平平研究员结合自己从事邓小平研究以及编剧《觉醒年代》《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影视作品的经历,对本课题的价值与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认为,现在社会上弥漫着不少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这些观点不仅表现形式多样,而且还很猖狂。从这个意义上说,该课题非常重要,选题很有意义。他指出,从课题申报项目书呈现的内容来看,该课题的体系完整、内容系统,理论性强,相信在课题组的努力下能够对历史虚无主义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他提出了三点注意:一是要注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二是要注意坚持既定的历史认识,不能随意推翻;三是要注意不断地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

  

  龙平平研究员发言

  武力研究员主要谈了三点感受。第一,这个课题的设置很有眼光、很有必要,可谓是恰逢其时。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开始出现历史虚无主义,但当时并不厉害。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交易成本越来越低、越来越自由,历史虚无主义也越发猖獗。第二,由于历史虚无主义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在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中要有长期战斗的思想准备。第三,课题的设计非常好,第一卷主要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发展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的背景是什么,它的表现是什么,它的影响是什么,第二和第三卷则聚焦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观点进行实证研究与学理辨析,从结构和内容的设计来看,本课题已把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重要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基本都抓住了。此外,他还认为,今后要利用好新媒体来宣传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力。

  

  武力研究员发言

  刘瑞副总编辑认为,本课题的框架结构完整、既有理论的,也有实证的;既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还有最新的,如在互联网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项目书中列举的问题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如袁世凯的评价、蒋介石的评价,等等。对这些问题展开学理辨析不仅在学术上有正本清源的作用,而且这些问题的内容也非常适合在媒体上进行宣传,建议今后课题组可以考虑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来推广和宣传这些研究成果。

  

  刘瑞副总编审发言

  刘悦斌教授指出,这个课题意义重大,课题设计全面系统、逻辑清晰、结构合理,既有对国内历史虚无主义发展脉络的纵向梳理,也有对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中共党史领域重点问题的深入分析。他建议在课题具体研究过程中,既要考虑学术成果传播的问题,还要注意学术研究与政治问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学术性与政治性之间的分寸,要把严肃的对不同问题的学术探讨和一些以追求真相、追求细节的所谓学术研究区分开来。

  

  刘悦斌教授发言

  程美东教授认为,在如今的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领域存在不少乱象,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因此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很有价值,把这个课题列为重大项目也很有必要。从研究团队来说,课题组成员学有专长、成果丰富,定能按时保质完成预期研究任务。他指出,在该课题具体的研究中,可以考虑进一步界定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和范围,酌情调整所列问题,明确研究重点。

  

  程美东教授发言

  在认真聆听了与会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后,项目首席专家夏春涛研究员表示,各位专家学者学养深厚,发言十分精彩,所提意见很有启发性。会后,课题组将认真汲取各位专家学者的宝贵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思路,充实研究内容和完善研究设计,扎实开展课题研究,聚焦研究重点,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多出科研精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