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历史理论研究所举办“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阶段性发展及其成就”讲座

作者:来源:历史理论研究所微信公众号时间:2021-06-29字号:【大】【中】【小】【打印】

  2021年6月24日上午,历史理论研究所第7期学术讲座暨“理论与史学”学术讲座第33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阶段性发展及其成就”在中国历史研究院知幾厅举行。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周文玖教授主讲,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左玉河研究员主持,所内外二十余名学者参与并展开讨论。

图|讲座现场

  讲座过程中,周文玖教授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史学要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基石。《史学要论》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就的史学概论,其思想资源比较丰富,充分吸收了西方和日本的史学理论成果,但其所坚持的根本理论是唯物史观。白寿彝先生言“李大钊同志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第一个奠基人”的评价是比较准确的。

  第二,《历史哲学教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形成的理论标志。该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外历史紧密结合,既对唯物史观作了历史的论证,又对历史作了唯物史观的解释,在历史学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融合方面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它弥补了《史学要论》在历史理论方面的薄弱环节,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毛泽东对史学理论的杰出贡献。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的论断、对史学工作的指示,以及关于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论述,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精彩华章,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在普及马克思主义中扩展和深化: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爆发。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非常活跃的一个时期。在历史理论方面,主要体现为“五朵金花问题”(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等的讨论;史学理论方面,则表现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史论关系问题等的讨论。有关历史理论的研究是基于学术的发展,与政治或时局关系不大,而史学理论则受到政治上的影响。

  第五,从学科自觉到中国风格:自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1983年是史学理论学科意识走向觉醒的转折年,史学理论课程或《史学概论》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的讨论,一度成为整个史学界讨论的热点。进入90年代后,史学理论研究进入分析、批评的研究阶段,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第六,守正与创新:对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认识和思考。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20世纪学术趋势的延续,特别最初几年,在接续1995年以后出现的世纪学术回顾和总结潮流方面,继续出现大量成果。另一方面,史学界对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有更高的期待,人们着力思考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实现新发展与新突破的问题。而其成绩则主要体现在全球化史学理论、新清史的理论(对新清史理论的批评)、社会史研究的理论、公共史学理论等诸多领域。

图|周文玖教授

  周教授同时也分析了当前学界在史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史学理论的地位和影响,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有所下降;二是出现中国史学理论与西方史学理论的专业分野;三是由于史学理论研究过度专业化,使得它与普通的历史研究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对此,他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要强化史学理论的独立地位,反思其偏重史学史研究的倾向;二是要加强古今、中外史学理论的融会贯通;三是要创立和提炼具有民族特色的史学理论新概念、新范畴,在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史学理论话语体系方面下功夫。

 图|左玉河研究员

  讲座最后,左玉河研究员作了总结,他表示周文玖教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以及当前史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很有启发性。100多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史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譬如民国史学理论发展的状况如何,就很值得思考。同时,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史学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要有史学研究的具体实践,要有自己的学术“自留地”,实现史学理论与具体研究实践的良性互动。此外,张顺洪研究员也就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的守正与创新、史学理论过度专业化等问题发表了意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