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讲座

历史理论研究所举办“唯物史观与历史学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系列讲座第4讲

作者:李政君来源:本站时间:2025-07-16字号:【大】【中】【小】【打印】

  7月9日下午,历史理论研究所青年工作小组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行成楼415会议室举办“唯物史观与历史学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系列讲座第4讲暨历史理论研究所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班第25期,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于沛主讲“唯物史观的科学性、真理性和现代价值:基于对‘大历史观’的思考”。讲座由科研处负责人刘子凡主持,所内外20余位学者参会。
  于沛研究员从两段切身经历谈起,强调了研读“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经典著作”对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系统的严密的发展着的科学体系”的重要性。继而,通过详细分析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的编年史性质、资料来源、主要内容和重要特点,展示了马克思如何依据大量历史事实并以理论形式探寻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大史学,马克思的史学方法是辩证逻辑分析与实证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最后,他指出,与西方的“大历史观”不同,中国话语下的“大历史观”是作为唯物史观新的增长点而提出的,所谓“大”不是历史认识时空的延长或扩大,而是植根于唯物史观的一种新的历史观念的凸显,即历史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的辩证统一,亦即强调“历史—现实—未来”是一个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大”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一有机整体,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规律性的运动。“大历史观”是新时代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硕果,是唯物史观的现代形态。
  刘子凡总结指出,于沛研究员强调把唯物史观研究作为一项科学的事业,以及他博通中外、与时俱进的学术眼光,令人敬佩,值得本所青年同志认真学习。
  本次讲座为本所青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示了门径,深化了本所青年对唯物史观科学性、真理性及其与“大历史观”关系的认识,对提高本所青年的理论素养起到积极作用。
 
 
  供稿:李政君
  供图:自中书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