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论研究所举办第34期青年史学理论工作坊
作者:自中书来源:本站时间:2025-07-11字号:【大】【中】【小】【打印】
7月2日上午,历史理论研究所青年工作小组在行成楼415会议室举办第34期青年史学理论工作坊,邀请历史理论研究所科研处负责人刘子凡主讲“《贞观政要》与唐代政治文明”,历史理论研究所程源源、冯立、刘力耘、孟尧与谈。讲座由苑苑主持,所内20余位学者参会。
刘子凡从《贞观政要》的成书背景、《贞观政要》中的贞观之治、《贞观政要》论选贤任能、《贞观政要》的启示四个方面,为大家细致讲解了《贞观政要》一书蕴含的政治文明信息。在近两个小时的分享中,刘子凡围绕《贞观政要》“为何写”“写了什么”“怎么用”三个层次展开。他首先澄清了常见误解,指出该书并非唐太宗御制,而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史官吴兢奉诏编纂,旨在为“回归贞观故事”提供制度范本。进而,通过隋亡唐兴的对比,提炼出“以民为本、兼听纳谏、慎终节俭”三条核心政治经验,并借魏徵“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典故,阐释唐代政治文明的理念追求和当代价值。谈到“选贤任能”部分,刘子凡引用君臣政论中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大臣与唐太宗奏对案例,总结《贞观政要》中蕴含的历史经验。他还特别提到该书在日本长期被视作“帝王学”必读书目,显示了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国际影响。
程源源、冯立、刘力耘、孟尧四位与谈人从制度史、思想史、文献学与历史教学等角度分析《贞观政要》的价值,与主讲人展开交流。现场青年学者就“如何辨析史料的后世加工”“武周政治遗产与贞观传统的张力”等问题进行提问,讨论气氛热烈。
供稿:自中书
审订:李政君
供图:自中书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