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论研究所举办“唯物史观与历史学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系列讲座第2讲
作者:赵鉴鸿来源:本站时间:2025-05-09字号:【大】【中】【小】【打印】
4月24日上午,历史理论研究所青年工作小组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行成楼阅微厅举办“唯物史观与历史学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系列讲座第2讲暨青年史学理论工作坊第32期,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越教授主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系列重大历史理论问题的构成与关系”。党委书记、所长朱昌荣研究员主持,纪委书记、副所长赵庆云研究员及所内外近20位青年学者参会。
朱昌荣指出,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工程,是所党委贯彻落实院党组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切实提升所内青年学者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素养的有效途径。张越教授长期从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潜研精思、成果丰硕。此次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系列重大历史理论问题的构成与关系”为题的讲座,必将深化青年学者对唯物史观的认识,为推动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提供有益指导和帮助。
张越强调社会性质与社会形态理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话语之源,随后梳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系列重大历史理论问题的构成情况,指出它们由社会性质、阶级分析、革命叙事等理论、方法、模式串联起来,形成了整体勾连、个体突出的有序关系,并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不断向以中国历史实际为出发点、以掌握自身话语权为指归的发展轨迹。他认为,近百年来探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重大历史理论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的构建,应该基于这些问题的收获而不断充实完善。
高希中、胡楚清、张一博等学者围绕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史学研究”的深化拓展、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史论结合路径、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等问题,与张越进行了深入交流。
供稿:赵鉴鸿
供图:自中书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