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讲座

历史理论研究所举办第十一期知幾学术讲座——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新解15-19世纪丝绸之路的八条线路

作者:来源:本站时间:2023-10-17字号:【大】【中】【小】【打印】

  2023年10月12日,历史理论研究所在中国历史研究院知幾厅举办第十一期知幾学术讲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历史档案》杂志社原总编辑、社长李国荣教授应邀以“档案记忆: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新解15-19世纪丝绸之路的八条线路”为主题作学术讲座。此次学术活动由历史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杨艳秋研究员主持,来自历史理论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学者、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

  讲座现场
  杨艳秋所长对李国荣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发掘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内涵,讲好中外经济文化交往故事,是历史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李国荣教授长期深耕明清档案,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清宫藏丝绸之路档案的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此次来到历史理论所传经送宝,从宫藏档案文献的角度阐释明清丝绸之路研究的新发现,必将对我们深化相关问题的理解、提升服务党中央重大决策的能力,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
  李国荣教授介绍了丝绸之路研究的基本情况和运用宫藏档案深化明清丝绸之路研究的必要性。他指出,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著名的商贸通道,是沟通中外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历史之路。但长期以来,受限于宋明两朝对西北地区控制薄弱、清朝闭关锁国等传统认知,学界往往将丝绸之路限于中古之前,对明清时期丝绸之路较为轻视。同时,在对明清丝路的研究中,也存在偏重个案化、碎片化、地方化而轻视国家层面,偏重西域和南海两条经典路线而轻视其他路线的缺欠,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明清宫藏档案中包括大量具有独特价值、反映中外经济文化交往的第一手官方档案,是最为珍贵的国家记忆,整理这些档案,对从王朝视角和国家层面研究明清丝路,展现15-19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密切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李国荣教授作讲座
  李国荣教授谈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中国历史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课题组,历经6年时间艰辛研究,从明清宫藏档案中梳理出八条丝绸之路的线路。其中,陆上丝绸之路四条,分别为东向通往朝鲜半岛的“过江之路”;南向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高山之路”;西向途径西域,通往中亚的“沙漠之路”,亦即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北向途径漠北高原,通往俄罗斯、欧洲的“草原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四条,分别为通往朝鲜、琉球、日本的“东洋之路”;通往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南洋之路”;通往西亚、非洲、欧洲的“西洋之路”;通往南北美洲的“美洲之路”。李国荣教授对反映八条丝绸之路的典型档案文献逐一展示、详细分析,有力论证了丝绸之路在明清时期不仅没有中断,而且在汉唐的基础上不断延续、拓展、深化,中外经济文化交往更加密切的历史事实,生动勾勒出历史与现实相通的时空脉络,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和文献支撑,丰富了其历史文化内涵。
  杨艳秋所长在总结中表示,李国荣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从宫藏档案的国家视角,描绘出明清时期中外交流的大格局,直观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延续发展和蓬勃活力,超越了以往的传统认知,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运用历史档案回应重大现实问题,成功组织实施大型课题,取得良好社会效应的学术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讲座结束,与会学者围绕中外交流、丝绸之路的内涵及国际学界丝路研究等问题踊跃提问,与李国荣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杨艳秋所长代表历史理论所向李国荣教授赠送了知幾学术讲座纪念牌,并合影留念。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