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讲座

历史理论研究所举办第十期知幾学术讲座——中国史学转型中的“古今中西”之争

作者:来源:本站时间:2023-09-20字号:【大】【中】【小】【打印】

  2023年9月14日下午,历史理论研究所在执中楼知幾厅举办第十期知幾学术讲座,题为“中国史学现代转型中的‘古今中西’之争”。本次讲座邀请华东师范大学胡逢祥教授主讲,由历史理论研究所所长杨艳秋研究员主持,历史理论研究所的学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理论系的同学们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胡逢祥教授作讲座
  杨艳秋研究员代表历史理论研究所对胡逢祥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简要介绍:胡逢祥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和学术文化史、史学理论、历史文献学教学和研究,著有《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家》《中国近现代史学思潮与流派》等著作。本次讲座是胡逢祥教授近年来对中国史学现代转型问题的一些思考,他最近发表在《史学理论研究》中的论文《中国史学传统及其近代转型之路》亦与此次讲座相关。
  杨艳秋研究员向胡逢祥教授赠送“知幾学术讲座”纪念
  胡逢祥教授认为,中国史学在近现代的变化,之所以被称为“转型”,乃因其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不再如古代史学那样,只是在本土文化同一构体内的自我调整或更新,而是随着整个社会形态的变动,在“古今中西”的文化大冲突和大交融中,发生的一场性质上的巨变。所谓“古今中西”,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时空概念,而是聚焦于新旧、进步与落后的社会、时代和文化之争。正是在此背景下,围绕着中国现代史学的建设,各路学者展开了多层次的理论交锋和实践尝试,其得失经验,为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参考或提示。
  本讲座主要从现代史学发展的路径之争、实证史学建构的中西磨合进路,以及“古今中西”与当代史学建设关系的思考等三个角度,对此进行梳理、分析或评论。围绕着中国现代史学是按“西化”还是“民族本位”的路径建设,学术界开展过多场争论。在胡教授看来,两条路径的根本差异,其实并不在采用本土还是西方的思想或学术资源(虽然表面上有时看来是如此),而在于否能够切切实实依据中国社会的现实及其发展需要来建构新的史学系统。以现代史学转型中中西学理融合度较好的实证史学为例,胡教授对其融合的过程及得失作了分析,对其中不同流派的运用特征作了比较,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并认为在当代中国史学的建设中,仍然需要以理性姿态对待“古今中西”之争。讨论互动环节,赵庆云研究员围绕近代史家对编年体的运用,与胡教授进行了探讨。
  讲座现场

  杨艳秋总结指出,胡逢祥教授从“古今中西”文化传承碰撞的视角,审视中国史学现代转型的历程和路径,梳理和反思展现其间激荡的史学思潮和文化思潮,通过实证史学个案,将近代史学转型发展中的幽微曲折生动展现出来。其中涉及对近代史学转型进程中学术变革的新与旧,破与立,先进与落后等因素的探讨,以及如何认识中国传统史学?如何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怎样运用考据学的方法?怎样拓展学术研究的格局?如何理解“中国化”命题等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对历史理论所的史学研究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