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论研究所举办第17期青年史学理论工作坊
作者:来源:本站时间:2023-02-13字号:【大】【中】【小】【打印】
2023年2月8日上午,历史理论研究所青年工作小组举办第17期青年史学理论工作坊——“尼古拉·奥芬斯塔特《当代西方史学入门》研读”。工作坊由中国通史研究室王慧颖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欧洲史研究室杨光、北京大学出版社修毅、历史理论研究所外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张一博与谈,所内外20余位青年参加。
研读会现场
修毅作为《当代西方史学入门》的译者,首先介绍了的该书翻译缘起、主要内容以及作者尼古拉·奥芬斯塔特的学术背景。随后又将该书与当下法国学界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相比较,分析其特点。最后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法国史学史研究的新进展。
张一博介绍了选读该书的缘由,并从中西史学史研究路径的差异出发,介绍了自近代以来西方史学史书写的发展。他指出,近30年以来,受后现代思潮影响,西方史学史研究突破以经典史家史著为中心的传统研究路径,转向更加多元的研究,奥芬斯塔特这部著作正是这一思潮下的产物。随后,他又简要比较了德国史学史研究与法国史学史研究的不同,指出法国史学史研究更关注史学与社会的互动,并以德国、美国、中国为例,讨论了近代历史学研究与国族构建之间的关系。
杨光首先介绍了法国史学研究与法国民众、出版业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指出相较于德国、美国等专门的史学理论研究,法国的史学理论研究主要从具体史学实践出发,进而对方法论进行反思。随后,杨光又介绍了法国史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法国等国的民族国家记忆建构的过程。杨光认为,法国、德国等国家在建构民族国家历史的过程中,倾向于建构一个从古至今连绵不断的历史,历史、祖先、身份三者不可分离。到了21世纪初,法国学界的国族神话建构出现危机,政府和民间开始关注法国历史上需要反思的负面历史,对于殖民主义暴行、维希政府配合纳粹等问题展开了记忆争夺战。
自由讨论环节,一些老师就围绕年鉴学派的发展、西方史学对苏联史学的影响、近代中国“中华民族”建构与西方民族建构的比较、法国史学解释性多元主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