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讲座

历史理论研究所举办“‘新清史’研究与争鸣”青年史学理论工作坊

作者:来源:所微信公众号时间:2021-10-15字号:【大】【中】【小】【打印】

  

  10月13日下午,历史理论研究所第11期青年史学理论工作坊在知幾厅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刘文鹏教授应邀做了题为“‘新清史’研究与争鸣”的学术报告,全所30余位同志参加,副所长左玉河主持会议。

  刘文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政治史、边疆民族史,他长期关注清代国家认同及美国“新清史”研究相关问题,在该领域取得突出建树。讲座开始,刘文鹏教授表示,所谓“新清史”,是指美国的中国史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以重构清朝历史叙事体系为目的的一种学术思潮。因在理论来源、观念表达上存在复杂性和差异性,故而将之视作一种学术思潮而不是学派更为恰当。接下来,他用“新清史在美国的兴起”、“新清史与内陆亚洲理论”两个专题,系统梳理讲解了“新清史”的问题意识、概念形成、代表著作、主要观点、学派渊源、理论基础等,对这一学术思潮做了全面而清晰的呈现。刘文鹏教授特别提出,内陆亚洲理论对于“新清史”研究起到基础性作用。可以认为,站在内陆亚洲角度,思考清朝在全球史中的历史地位,以此重新构建清朝宏大的历史叙事,是“新清史”极具野心的学术规划。“新清史”是欧美学界把对“内陆亚洲”的学术积累应用于清史研究的结果,代表着一种新的研究范式的产生。

刘文鹏教授

  讲座中,刘文鹏教授还就“新清史”研究存在的问题做了重点说明。他指出,“新清史”对“内陆亚洲”概念没有严格界定,表现为一是将“满洲特性”与“内陆亚洲特性”混为一谈,二是把“内陆亚洲”看成一个政治实体,同“中国”对立。事实上,清朝统一宏业的完成,不仅依赖于满蒙之间的亲密关系,更主要依靠满汉之间的联盟,尤其是汉人地区的经济、文化支持。进言之,清朝走向成功的过程是一个去内亚特性、维持满洲特色与中原文化平衡的过程,其具有序列于中华正统的自觉。此外,刘文鹏教授也对西方学界视清朝为“殖民帝国”的错误认识做出澄清和回应。他强调,清朝是一个由满族主导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政权,其政权形成与国家建构并非一蹴而就,反映出动态发展的“同质化”过程。讲座最后,刘文鹏教授简要回顾了学界围绕“新清史”展开的论争。他提到,近年来中国学者对“新清史”的批评不同于以往着眼于“汉化观”立场,而是集中在史料运用及相关重要概念的解读和分析方面;同时此次论争的另外一个成果是丰富了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理论构建,这对于我们更深入阐释清代中国超越族群的国家认同,以应对西方理论挑战,具有重大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就美国和日本学界的清史研究现状、美国“新清史”研究中的日本影响因素、“新清史”主张与“唐宋变革论”间的关联、“内陆亚洲”史观的研究新进展等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左玉河副所长在总结中指出,“新清史”研究借用了“内陆亚洲”理论,掺杂进自己的政治诉求,正像刘文鹏教授所揭示的那样,“新清史”模糊了“满洲”与“内亚”区别,这使其从立论依据上就显得根脚不稳。我们从事史学研究,要本着开放的态度与批判的精神对来自西方的理论资源做出正确辨识和合理借鉴,从而为构建中国自身的历史学学术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