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论研究所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作者:黄畅来源:本站时间:2025-01-17字号:【大】【中】【小】【打印】
12月25日至26日,由历史理论研究所青年工作小组、综合处主办的“历史理论研究所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来自历史理论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的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开幕式由所纪委书记、副所长赵庆云主持,所党委书记、所长朱昌荣致辞。朱昌荣指出,青年人占比高是理论所最大的所情、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优势所在。青年是历史理论所蓬勃发展的底色,抓住了青年,就抓住了未来,培养好了青年,就筑牢了根基。历史理论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院党组提出的“三项共识”,政治建所、政治立所,加快培养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学术业务精湛、综合素质过硬,关键时刻组织上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青年理论学术铁军。他强调,历史理论系的同学们要积极参与、真正融入到所里的青年活动中来;要常怀经世之志、常念“国之大者”,努力做回应时代关切,对人民有情怀、对国家有贡献的学问;要善于处理问题和化解困难;要脚踏实地做学问,切忌“厌卑近而骛高远”。
会议共设三个会场,同步展开。分会场一的15位发言人从古今互动、中西交融以及学人对话等视角展开探讨。尹媛萍、杨书青对鸦片战争、“嘉定三屠”等提出新解。李政君、苑苑、曲冠青等聚焦中国史学史发展脉络,对史学社会科学化、中国国家治理演进历程,以及现代化进程中史学话语体系动态演变等问题各抒己见。张德明、自中书、王乐鑫、王宇斌、李东琪等围绕中国风水、“气”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路径、晚清科举制度变化、文明形态话语转型、中国学界对“三形态论”“五形态论”的争鸣等主题展开讨论。董家宁、宋儒、孟尧、孙广辉、王妍聚焦交流互鉴中的“学人对话”,细致评述徐乾学、郭沫若、刘师培、邓拓、杨念群等史家的研究成果,深入剖析其在史学发展脉络与谱系中的地位。
分会场二的14位发言人从中华文明史、国家治理史、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等多个维度切入。庄亚琼阐释了中国古代“文明”术语、概念及其内涵的发展变迁;王祁、赵鉴鸿、高迎翀、王茗萱深入考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类要素,跨越观念史、历史编纂学、民俗学等多个领域。常文相、胡其伟围绕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理念与制度构建,深入剖析观念与现实策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夯实了对古代国家政治制度顶层设计及其落地实施的细节认识。刘力耘、胡楚清、程源源将目光投向古代中国经学与史学观,深挖其价值与深远影响。敖凯、张连勇专注于早期中共党史研究以及党史书写的理论与实践。陈甜、冯立则立足当下,针对复杂多变的互联网环境中滋生的错误思潮,及时展开研判并提出应对策略。
分会场三的13位发言人围绕历史学家、历史事件、历史编纂、历史理论等诸多主题展开深入探究。黄畅、崔瑾、阿慧、芦文滔、杨琦帆、孙豪杰聚焦史学家个案研究,分别探讨尤索夫·巴拉·乌斯曼的非洲史学研究、美籍非裔历史学家杜波依斯的黑人国际主义思想、犹太史学家约瑟福斯接受史研究、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的“五层次论”、美国历史学家林·亨特的法国大革命史研究。张舰戈、庄新、谢泽颖、张一博分别以朝鲜古籍《吏文》、19世纪中前期来华西人茶区探险文献研究、法国汉学家马伯乐的中西文明交流史研究、近代早期诺亚洪水论争与科学观的转型等主题展开论述。李晓静、杨新新、刘嘉分别从1962年尼赫鲁在印度国内的战争动员、古巴的华人移民史、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医学知识制造等视角展开深入探讨。
青年工作座谈会由《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主任徐志民主持,青年工作小组副组长李政君汇报了2024年研究所的青年工作。高希中、展龙、尹媛萍、李政君、冯立、陈甜、孟尧、赵鉴鸿、宋儒先后交流了研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高翔《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学术道路》一文的心得体会。青年学者指出,学术贵在反思,唯有正确认知学术现状,方可精准把握学术规律。该文深刻反思了中国现代史学转型发展的艰难历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确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文章将唯物史观融入到命题、逻辑和结构中,生动地体现了“活”与“实”的特点,是一篇极具理论穿透力、政治感召力和思想引领力的论文,对新时代中国史学的繁荣发展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明确表明,走向马克思主义是百年来中国学术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而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学术取得重大成就的前提。青年学者纷纷表示,尽管文章发表于20年前,却前瞻性地回答了当代年轻学人面临的重大问题,即如何应对世界和时代变化,以及如何在学术与政治互动中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声誉,如今重新研读,依然能感受到其中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光芒。大家立志要传承优秀学术传统,提升史学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努力贯彻践行“三项共识”,关注重大理论和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参与有组织科研活动,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历史学的“三大体系”。随后,青年同志就2024年工作成绩和2025年工作计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赵庆云在闭幕总结中指出,本次研讨会规模较大,内容丰富,既涵盖了历史理论、国家治理等传统议题,又扩展到文明交流、历史思潮等热点议题。历史理论所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培养,青年学术研讨会搭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优质学术交流平台,已然成为所里独具特色的一块品牌。他强调,青年会不能流于形式,应切实发挥促进学术气氛、激发研究热情的作用。青年学者要结合理论所学科发展布局与现实需求,坚决推行学术转型,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成为思想理论战线的特种兵。
供稿:黄畅
供图:自中书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