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论研究所国情调研课题组赴河南开展学术调研
作者:宋儒来源:本站时间:2024-11-04字号:【大】【中】【小】【打印】
10月25—29日,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原丝路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研究”国情调研课题组赴河南安阳、南阳开展学术调研。本次调研由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曾军带队,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研究院执行院长冯钺等一同调研。
2024年7月,由杨艳秋研究员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研究院课题“中原丝路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研究”正式立项,课题组随即赴河南洛阳、郑州开展第一次学术调研。调研结束后,课题组充分运用调研成果,按期完成近18万字的中期成果。针对课题推进中的有关问题,课题组决定开展第二次调研,旨在将中原丝路文化放到中原文化的总体框架中加以观察和分析,进一步了解河南各地传承发展中原文化的工作思路和举措,不断拓宽研究视野、丰富研究内容,提升课题研究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应用性。
行前,课题组召开全体会议,传达杨艳秋研究员对中期成果的修改意见。曾军在会上强调,课题组全体成员要充分认识本次调研的重要意义,带着感情、带着问题深入一线,把调研成果更好运用于课题研究中,努力形成具有历史厚度和理论深度的学术成果,并对调研期间的安全、纪律等提出明确要求。
调研殷墟博物馆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是我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载体。早在1928年,考古工作者就开始对这里进行发掘。新中国成立后,我院考古研究所数代学者在此辛勤耕耘,产生了小屯南地甲骨、妇好墓、洹北商城等众多重要考古发现。在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负责同志带领下,课题组于25—26日深入洹北商城遗址、殷墟博物馆、殷墟宗庙宫殿遗址,详细了解遗址勘探和发掘情况,通过对出土文物、宫城形制的考察,领略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调研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调研洹北商城遗址
课题组还前往安阳工作站驻地和发掘现场,看望慰问在这里挂职的两位本所同志,了解她们的工作生活情况。曾军对安阳工作站给予挂职同志的关心帮助表示感谢,勉励挂职同志珍惜实践锻炼机会,向工作站同志学习,叮嘱她们劳逸结合、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所领导看望在安阳工作站挂职的同志
课题组调研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系统认识我国文字的演变脉络,全面了解甲骨文的发现、整理和研究情况,感受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又勇于因时而变、推陈出新的独特魅力,深切体会“书同文”对维护我国大一统政治格局的深远意义。
调研中国文字博物馆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是上世纪60年代近10万林州人民耗时近10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长达1500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在红旗渠博物馆,通过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实物,课题组重温红旗渠工程的艰辛历程,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调研红旗渠纪念馆
南阳是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课题组27—29日深入南阳市博物馆和汉画馆,充分感受南阳作为楚汉文化发祥地的文明特色,详细了解南阳在中原文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南阳出土的大量汉画像石刻,直观体验汉代先民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调研南阳汉画馆
调研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
课题组还调研了南阳府衙博物馆、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博物馆、医圣文化园,置身历史现场感受我国古代地方治理特色,体悟诸葛亮“心在朝廷,名高天下”的精神境界和医圣张仲景博采众方、悬壶济世的崇高风范,并实地了解当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及活化利用情况。
调研武侯祠博物馆
调研医圣文化园
调研期间,课题组就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地域历史文化研究和普及乡土历史教育等问题,与当地同志作了深入交流。
本次调研深化了课题组对中原文化的理解,扩展了与我院兄弟单位和地方有关部门的交流合作。课题组将认真总结调研成果和经验,深化课题研究,确保如期完成各项任务,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
供稿:宋儒
供图:苑苑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