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理论研究所举办“思想史研究的史料与方法”研讨会
作者:张一博来源:本站时间:2024-09-12字号:【大】【中】【小】【打印】
2024年8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外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观通楼谷城厅举办了“思想史研究的史料与方法”研讨会,该会为登峰计划重点学科外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学术论坛系列。会议由历史理论研究所吴英研究员主持,历史理论所、近代史所、世界史所、欧洲所、清华大学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学者参与会议。
吴英研究员首先对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提到以斯金纳为代表剑桥学派的思想史研究主张语境主义,旨在修正传统思想史研究的“辉格史观”,这一研究路径影响了人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也更新了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会议则旨在沟通中西,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思想史学者共同讨论思想史研究的史料与方法。
历史理论所张旭鹏研究员讨论了思想史中的语境问题和思想史的身份问题。在他看来,剑桥学派的语境主义将思想史研究转向历史学,由于他们过于强调历史语境的特殊性,忽视了过去与当下的视域融合。其次,思想史由于其自身模糊性,使得思想史更具包容和多元。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如何通过思想史链接不同文化值得是今天思考。
历史理论所刘力耘副研究员以唐宋时期的灾异论为例探讨了理论预设如何影响历史学者对史料的理解。她认为,20世纪思想史、哲学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叙事和线性进步史观,塑造出宋代思想理性论。在其影响下,学界对宋人的灾异论述存在科学、理性的想象和误读。在今天,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古今之间的鸿沟,避免将古代思想视作现代价值的先声。
世界史所罗宇维副研究员以斯金纳和波考克的研究为例讨论了语境主义的思想史何以是历史性以及思想史何以是跨学科的。她认为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批判了政治哲学中的连贯性神话与预期神话,将思想史研究重新带回到历史学之中。
清华大学历史系李任之副教授讨论了剑桥学派如何改变了思想史研究的材料与方法。他认为,首先,当下思想史研究不再只关注经典,更多关注降一格的文本,甚至也在利用档案进行研究。其次,在研究思想史时不应只关注思想家个人,而且应将其放在具体的背景下,关注他的同时代的对话者。最后,思想史研究的史料是多元的,许多重要思想问题并不局限于某一领域,而是一代人的共同关切。
近代史所卢华博士探讨了思想史研究的空间与思想史如何落地的问题。他认为当下思想史研究呈现一种多元的全球化倾向,逐渐开始摆脱传统的中西二元对立,将其他国家或区域的思想史研究纳入其中;其次他关注于思想史研究的落地问题,并认为我们应深入把握中下层的情感因素和信仰状况,描绘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思想图景。
世界史所杨光博士以法国思想史研究为例探讨了思想史研究如何历史化的问题。他认为思想史研究应该避免将思想家的思想视为融贯的整体,关注思想内部的变化。他以法国史学家拉维斯为例,讨论了拉维斯的民族观念如何因时而变。
欧洲所马麟贺博士以法国史学家和政治家基佐与信条派政治群体的研究为例,讨论法国思想史的新动态。他认为通过思想史与社交史的结合可以注意到传统思想谱系的弊端,在研究中厘清思想的边界;其二通过思想史与政策史、政治史、社会史的结合关注理论与实践的张力,丰富对思想本身的认识,呈现思想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多元样态。
历史理论所张一博博士探讨近代欧洲思想史背后的自由主义叙事。君主制是近代德国政治思想谱系中各个流派所关切的核心问题,希望为君主制在现代社会寻求位置,并认为君主和共和是统一的,但在自由主义叙事下遮蔽了这一问题。反思自由主义叙事,重审近代德国思想史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最后,与会学者与与谈人就中西思想史研究的异同、思想史的翻译等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加深了与会学者对思想史研究的认识。
作者:张一博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