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图片新闻

历史理论研究所举办第15期青年史学理论工作坊

作者:来源:本站时间:2022-09-02字号:【大】【中】【小】【打印】

  2022年9月1日上午,历史理论研究所青年工作小组在执中楼知幾厅举办第15期青年史学理论工作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姜萌教授应邀作题为“重返历史现场,重返人间烟火——公共史学在中国”学术讲座。历史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青年工作小组组长杨艳秋研究员及所内外20余位学者与会,讲座由历史思潮研究室冯立助理研究员主持。

  

  杨艳秋研究员对姜萌教授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历史理论研究所是一个以多学科交叉为特点的研究所,本所青年既要具备基础的理论素养,也要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既要关注史学发展的动向,也应关切历史知识的应用。姜萌教授作为青年学者,就非常重视历史知识的应用,并且已经取得相当成就,相信通过本次讲座,大家的学术视野可以得到进一步拓展。

  

  杨艳秋研究员发言

  姜萌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公共史学的出现与发展、公共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公共史学的优点与未来三方面展开。姜萌教授提出,公共史学是“史学危机”的产物。公共史学在我国有过两次启动:第一次启动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但由于缺少市场需求、技术条件以及学风改变,最后归于失败;第二次启动发生在2006年以后,得益于市场需求强劲、党和政府提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史学从业者思想解放等因素,目前正处于继续拓展阶段。

  

  姜萌教授作讲座

  关于公共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姜萌教授主要讲述了公共史学的概念、历史学的本质属性、历史学的中心任务和根本价值,以及公共史学基本内容与学科框架。他提出,之所以使用“公共史学”这个概念,是因为它更加符合中国史学秉笔直书的传统、更加符合“共享解释权”精神、更加符合翻译和学术界学科表述习惯。公共史学能够兼顾历史学的本质属性、中心任务和根本价值,既可以恢复历史学的健康度,使其承担基本社会功能和责任,又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历史学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历史学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质量。公共史学研究不仅仅是史学知识的应用问题,其本身的进步也是史学理论研究不断拓展的成果,近些年来国内外史学理论前沿问题,包括历史记忆、历史书写,乃至关于历史知识的传播途径等,均与公共史学的长期实践具有紧密联系。

  关于公共史学的优点,姜萌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返历史现场,二是重返人间烟火。所谓重返历史现场,是从内容上讲,它以再现历史现场为目的。所谓重返人间烟火,是从取向上讲,它要重建史学与大众生产生活的联系。关于公共史学的未来,姜萌教授提出,第二次启动的公共史学将会继续繁荣发展,它在叙述史学、影像史学、数字公共史学、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个方面的发展空间,最值得期待。姜萌教授也指出了中国公共史学存在的问题:一是学术界对是否应该发展公共史学存在分歧;二是存在理论困难,如概念整合等;三是公共史学涵括一些领域已经分散于其他学科或其他机构,整合存在较大困难;四是学术评价体系问题;五是开拓性思维和国际视野不够。

  庄亚琼等学者就讲座相关内容与姜萌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整场讲座活动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内容丰富精彩,让参会人员对公共史学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