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图片新闻

历史理论研究所举办第五期知幾学术讲座

作者:常文相来源:本站时间:2021-03-01字号:【大】【中】【小】【打印】

  

    2月24日下午,历史理论研究所举办第五期知幾学术讲座。本期讲座邀请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历史档案》杂志社社长李国荣研究馆员,题目是《从明清档案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历史理论研究所所长夏春涛、党委书记张冠梓等近30名所内人员参会。讲座由副所长左玉河主持。

  李国荣老师长期从事档案的整理研究和编辑管理工作,出版了多部专著,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在明清档案领域见识独到,建树丰硕。

  讲座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开篇,指出明清档案具有权威性、原始性、唯一性、系统性的鲜明特点,清代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与今天的边疆界定、民族融合、宗教形成等方面有直接的联系,明清档案具有服务国家中心任务、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作用。

  李国荣老师简要介绍了明清档案的收藏保管、整理出版、展览申遗等情况,从挖掘档案维护国家主权、刊布档案维护国家统一、研判档案维护国家稳定、开发档案维护国家战略四个方面,阐述有效利用档案遗产,巩固国家主权安全的历史依据和现实意义。

  通过明清档案能够了解到,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清王朝,设置了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的民族事务管理机构,康雍乾诸帝表现出难能可贵的“民族观”“大中国观”,在民族管理政策和民族融合成效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有利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延续与发展,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历史功绩。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清档案可以提供明晰中外界址、明确疆域归属等关涉国家主权安全的有力证据。李国荣老师举出了大量的档案实证说明,诸如钓鱼岛、南海主权和中印边境等一系列现实争端问题,均能在明清档案中找到确凿证据,证明中方的正确主张,有力地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

  围绕如何正确解读和利用明清档案,李国荣老师指出研究工作必须眼光放远,透过现象认清本质,坚持论从史出的实证方法,同时要具备正本清源的辨别意识。他举例指出,明清时期存在陆上和海上多条丝绸之路,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国国际影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就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外语文献的整理利用、新馆落成后档案查询使用情况进行了交流。

  夏春涛所长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他指出,李馆长的报告系统梳理了明清档案的历史价值、社会功能及现实意义,有助于史学工作者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素养。依据数千万件明清档案,不同的阐释角度必定会产生差异的历史观和民族观,这既涉及到学术问题,也有关乎国家主权安全的政治问题。档案工作者以“身在故纸堆,心中有宗旨”的精神,坚定立场,树立自信,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维护国家主权、国家统一、国家稳定,值得史学工作者学习。希望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业务合作。历史理论所从本期开始,接续此前已开讲座,将本所系列讲座活动正式定名为“知幾学术讲座”,为所内人员增进理论认识、锻炼学术能力搭建平台。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