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本所概况 > 在职人员

赵庆云 (中国通史研究室)

作者:赵庆云来源:本站时间:2020-06-25字号:【大】【中】【小】【打印】

  

  赵庆云,湖南邵东人,1977年出生。200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留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从事研究工作,2011年底评为副研究员。2019年3月转入中国社科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工作,2019年6月评为研究员。历任近代史研究所史学理论与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通史研究室主任。

  主要从事学术史、史学史、史学理论研究。出版专著《创榛辟莽—近代史研究所与史学发展》、《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史学》,合著《当代中国近代史理论研究》。编纂资料《刘大年全集》第8、9卷(日记)、第12卷(读书札记、批注)。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一、主要著作

  1.《创榛辟莽——近代史研究所与史学发展》(专著),418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2.《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史学》(专著),365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3.《当代中国近代史理论研究》(合著,共390千字,承担220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9月初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12月增订再版。

  4. 《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合著,承担100千字),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二、编纂

  1.《刘大年全集》第8、9、12卷,共720千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版。

  2.《张海鹏先生八秩初度纪念文集》,合作主编(第二主编),675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3.《刘大年往来书札墨迹选》(合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8月版。

  三、主要学术论文

  1.《“三次革命高潮”解析》,23千字《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6期。

  2.《近代中国主叙事的源起、流变与重构》,20千字,《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文摘》2015年第3期转载。

  3.《勤勉治学 潜心筑础——荣孟源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5期。

  4.《创榛辟莽——近代史研究所与史学发展》,《近代史研究》2019第4期)。

  5.《刘大年与学术组织工作》,《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1期。

  6.《也说历史研究中的“假设”问题》,8千字,《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1期。

  7.The Master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 Their Origins, Evolution, and Reconstruction,20千字,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no.2(2014年12月)。

  8.《试论胡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论文(合著,41千字),《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9.《试论刘大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合著,30千字),《历史研究》2011年第3期。

  10.《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9期。

  11.《论1950年代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学术研究》,34千字(台湾)《思与言》2010年第48卷第2期。

  12.《专业史家与“四史运动”》,17千字,《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第3期,《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11期摘要转载。

  13.《范文澜续写、重写<中国近代史>的构想及实践》,《史学理论研究》2016年第2期。

  14.《范文澜与中国通史撰著》,《史学理论研究》2017年第4期。

  15.《阶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

  16.《论十七年的“中国现代史”研究——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为中心》,17千字《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第12期。

  17.《中苏论战背景下的史学“反修组”初探》,14千字,《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3年9期全文转载。

  18.《略论十七年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调查》,22千字,《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5年第3期全文转载。

  19.《中国科学院1950年率先成立近代史研究所考析》,18千字,《清华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学术界》2018年第3期摘要转载。

  20.《辛亥革命讨论会与辛亥革命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6期。

  21.《中国近代史书写中的「沙俄」侵略》,(香港)《二十一世纪》2014年第3期。

  22.《“阶级”与“民族”的纠结-中国、朝鲜的近代史书写》,(香港)《二十一世纪》2013年第6期。

  23.《论金毓黻与中国近代史研究》,10千字,《史学史研究》2008年第2期。

  24.《吕思勉的中国近代史书写》,《史学史研究》2016年第1期。

  25.《1950年代中国大陆与台湾当局对新西兰华侨的争夺》,《史学月刊》2018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18年第8期全文转载。

  26.《马克思主义史学史视域下的概念研究》,《史学集刊》2021年第4期。

  27.《近百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研究笔谈•马克思主义史学史视域下的概念研究》,《史学集刊》2021年第4期。

  28.《其惟笃行:张海鹏先生与中国史学会》,《晋阳学刊》2019年第1期。

  29.《南京史料整理处与“现代史”研究》,《晋阳学刊》2020年第4期。

  30.《“十七年”共和国史研究的起步与初创 ——以近代史所为中心的考察》,《历史教学问题》2021年第1期。

  31.《“我们党对自己国家几千年历史有了发言权”——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编纂事业》,《历史评论》2021年第1期。

  32.《刘大年与中日史学交流》,《北方论丛》2022年第5期。

  3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讨论及反思》,《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

  34.《1950年代范文澜与尚钺学术论争再析》,《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

  35.《论“十七年”史学之集体研究模式——以中科院近代史所为中心的探讨》,《党史研究与教学》2018年第2期。

  36.《新时代的“旧史家”——以十七年中科院近代史所为中心的考察》,《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第7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37.《何为“近代”——中国近代史时限问题讨论述评》,《兰州学刊》2015年第11期。

  38.《近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综述》,《兰州学刊》2017年第10期。

  39.《论宋庆龄对孙中山事业与思想的阐述》,《兰州学刊》2015年第9期。

  40.《从几则未刊材料解读黎澍》,《学术界》2011年第1期。

  41.《“文革”前近代史研究所与全国性近代史讨论会之酝酿组织》,《唯物史观与新中国史学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3月版。

  42.《论济南惨案与对外宣传》,《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43.《<台湾历史概述>成书述评-兼评郭廷以<台湾史事概说>》,《台湾史研究》创刊号(2013年12月)。

  44.从大陆看台湾新视角的发掘——《评介许毓良著<台湾在民国>》,《台湾历史研究》第2辑(2014年12月)。

  45.曾彦修、刘大年关于《美国侵华史》的一次论争,《读书》2009年第10期。

  46.《<顾维钧回忆录>的出版风波》,《读书》2016年第1期。

  47.《济南惨案后刘侃元的对日认识》,《日本学论坛》2008第1期。

  48.《书生谬许习戎韬,万里筹边敢惮劳——罗长裿其人其事》,《西藏研究》2007年第3期。

  49.《近二十年来的唯物史观研究》,载《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50.《四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综述》,《中国历史学4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51.《刘师培民族主义思想初探》,《船山学刊》2004年第3期。

  52.《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2012年度综述》,《中国近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2012-2014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3月版。

  53.《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2013年度综述》,《中国近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2012-2014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3月版。

  54.《虞和平与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创新》,载李俭主编:《新范式和新史学——虞和平与中国近代史研究》,大象出版社2018年版。

  55.《中科院近代史所筹设风云》,《博览群书》2019年第10期。

  56.《<静晤室日记>流出的经过》,《博览群书》2011年第2期。

  57.《从<五四运动简史>看集体撰著》,7千字,《博览群书》2011年第4期。

  58.《张雁深的十年研究计划》,5千字,《博览群书》2011年第5期。

  59.《一次流产的近代社会历史调查》,6千字,《博览群书》2011年第7期。

  60.《期待讲述刘大年学术人生背后的故事》,《博览群书》,2010年第7期。

  61.《一九五〇年为何率先成立近代史研究所》,《光明日报》2019年7月6日第09版。《眼光向下:书写“劳动人民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19日第A05版。

  62.《胡绳: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人》,《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25日第A04版。

  63.《2021年度中国通史研究述略》,《团结报》(北京)2022年8月11日第08版。

  64.《<白坚武日记>背后的故事》,《中华读书报》2011年3月16日第10版。

  65.《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宝贵财富》,《中华读书报》2021年2月24日第20版。

  四、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范文澜年谱》,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文献的调查、整理和研究(1900-1949),主持子课题。

  3.主持社科基金项目21@WTC001

  4.参与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课题《中国历代治理体系研究》,主持子课题“基层秩序”。

  5.承担《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嬗变研究》,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首席课题。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

 Copyright © 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邮编:100101